求助者(女性,36歲):我剛剛自己忍不住在房間嘀咕著:這錢一年要花一萬多給他讀書,這是讀了什么呀?沒想到被他聽到了,他在他房間罵:“操你媽逼的,是誰當初說要讀書啦?我有說我要讀書嗎?”真的太心寒了。下午才開始寫的,有些作業(yè)不懂做就直接在手機上抄,真的,有時候我自己忍不住會生氣,但很多時候都會把氣給憋回去了。
療愈師:你對孩子還是沒有理解到位。他厭學是因為你,你得發(fā)自內(nèi)心地傳遞給他這樣的感覺:哪怕他不讀書,你也能愉快地接受。你這樣嘀咕讓他聽到,又前功盡棄了。要及時道歉。
求助者:是的。但是感覺去了之后,回來反而讓他更清晰自己現(xiàn)在這樣狀態(tài)都是我當初讓他去上私立學校造成的,反而覺得他把這個后果的責任都推在我身上了。
療愈師:他其實一直都在反叛你,只是暗地反抗還不是地面上反抗而已,要是在地面上反抗,并且你能真正理解他,他的怨氣才有可能徹底釋放轉(zhuǎn)化。你不可以強調(diào)讀書的,你得調(diào)強不讀書也沒什么,甚至不讀書也挺好,這樣才行。
求助者:很多時候都把自己的情緒憋回去了,昨天一整天沒有做作業(yè),我都沒有當面說他什么,只是還會忍不住偶爾有問問。剛才真是不小心被聽到了,我在自己房間跟他弟弟說,也挺小聲的,就是因為他用手機抄作業(yè)。沒想到他聽到了。他白天不做作業(yè),但是為了能完成作業(yè),現(xiàn)在還在做,這一點說明他還會盡力,這么晚了,我真想叫他不要做了。
療愈師:你現(xiàn)在得當面道歉,并且對他說,你可以接受他不讀書,可以接受他不寫作業(yè),也可以接受他放縱自己,只要不傷害到別人,他想怎樣都可以,百分之百允許他做他自己。
求助者:嗯嗯,好,我知道了。
療愈師:道歉完之后叫他不必那么刻苦,不必那么用功,成功的路有很多很多的,不一定要讀書的。
求助者:嗯,道歉了,我說:“媽媽剛才不是在說你,只是自己責怪自己一年要花一萬多給兒子學習沒想到弄巧成拙。”他沒有生氣了。我叫他不要做作業(yè)了,去睡覺,他說剩下不多了。我跟他說:“媽媽知道現(xiàn)在學習對你來說是一件很痛苦的事情,但是你還能天天堅持,這么晚了還要把作業(yè)寫完,媽媽都看到了,都知道了你一直在克服。你如果覺得累了就去睡覺,不要做了?!彼f知道,然后叫我先去睡覺。
療愈師:可以。
求助者:我自己還沒能完完全全的放心,要把自己當后媽才行。
療愈師:當事人能夠把潛意識深處的負面情緒提升到意識層面上,并且徹底地看清楚這個負面情緒的來源。然后對當事人造成傷害的人對當事人真誠地道歉,然后當事人理解并原諒無意傷害他的那個人,這個情緒才能真正地釋放出去。
求助者:他對我可能要一個過程。我自己可能也是要一定的時間的。
療愈師:是的,潛意識深處的怨氣如果沒有真正地看清楚,并且沒把這個情緒提升到意識層面來認識,是消散不掉的。
求助者:那他這樣是提升到意識層面了嗎?
療愈師:是的。
求助者:老師,需不需要你偶爾地跟我兒子聯(lián)系一下,跟他聊聊?
療愈師:其實你只要做到百分之百的尊重,百分之百的理解,百分之百的欣賞,就夠了,現(xiàn)在問題是你還是對他不滿意,問題在你身上,不在他身上。哪怕他整天不寫作定,完全不寫作業(yè),也要對他微笑欣賞,這樣才行,而且要發(fā)自內(nèi)心地欣賞接受。
求助者:確實是會有。但是孩子這種現(xiàn)狀不論哪個家長都會有點不滿意。我知道了,我要努力做到老師講的那樣子。
療愈師:你不能徹底放下,他就不能徹底化解叛逆。
求助者:嗯嗯,好,我明白了。
療愈師:明、后天有機會再道歉一下。
求助者:好的。我要跟他聲明我沒有怪他的意思,只是在指責自己。
療愈師:當他是朋友家的兒子,用欣賞的眼光看待他。
求助者:嗯嗯。平時盡量去發(fā)現(xiàn)他做得好的地方,要及時表揚。
療愈師:他最想要的東西是尊重理解和欣賞,而不是擔憂埋怨。
求助者:嗯嗯,好。謝謝老師。
教育孩子必須有良好的親密關系作基礎,關系的影響力大于教育的內(nèi)容。如果父母無視孩子的自主意識,把自己的意志強加給孩子,強迫孩子按照自己的意志發(fā)展,這其實是在殺死孩子的精神生命,孩子精神上會變得非常脆弱。
很多有網(wǎng)癮的孩子,要么家里沒有溫暖,要么是父母給的壓力太大,家從某種程度上已經(jīng)成了他們的“監(jiān)獄”。所謂的網(wǎng)癮,不過是他們從一個糟糕的“監(jiān)獄”逃到另一個糟糕程度較輕的“監(jiān)獄”而已。
要想和孩子溝通好,一定要了解孩子,了解孩子的想法、喜好、內(nèi)在需求,體會孩子的感受。
面對孩子起初的不合理要求,要用愛的原則、愛的理由拒絕他。孩子做錯了錯事或壞事,必須讓他承受結(jié)果,做了好事也要讓他得到表揚和肯定。
如果得到的愛、關注、認可不夠,得到肯定和鼓勵比較少,孩子的自我評價就會偏消極方向發(fā)展。
家長不能以身作則,不能成為孩子的榜樣,卻要求孩子必須怎么做怎么做,會使孩子學到虛偽的不良品質(zhì)。
苛刻的父母逼著孩子說謊話來應付,由此孩子學會了逃避,學會了推卸責任。
把選擇權利交給孩子,孩子就會對自己負責。嚴厲督促不是好辦法,因為人不愿意總是被動的做事情,每個人在感情上都是需要表揚和鼓勵的。
如果父母替孩子做的事情越多,那么孩子的能力就越差。父母越是希望給孩子更多的很快樂,孩子越是不會快樂。因為父母的這種做法,剝奪了孩子獨立思考的機會,孩子無法享受自己獨立做決定的快樂。
只知憐惜孩子,不舍得使用孩子,這是很多父母愛的誤區(qū)。愛孩子,就要舍得使用孩子。刀越磨越亮,腦越用越靈,孩子越用越能干。